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请同意使用的所有cookie。有关个人数据处理的更多信息可访问《隐私政策》
在2025年第二十届汽车灯具产业发展论坛暨上海国际汽车灯具展览会(ALE)上,银河优越会技术市场经理高峰以《芯片赋能光联生态:驱动汽车智能表面与全场景照明革新》为主题发表演讲,深入剖析了汽车照明与智能表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
此次分享展示了银河优越会创新研发的车规级芯片如何推动汽车照明技术突破,详细介绍了银河优越会智能表面SoC“感知+控制+驱动”三位一体解决方案的技术优势,并展望了芯片技术在汽车智能化转型中的关键作用,为行业描绘了未来汽车全场景照明与智能表面融合发展的新图景。
汽车照明与智能表面技术趋势与市场需求
随着产业竞争重心从电动化向智能化转移,汽车产业发展进入“下半场”——2024 年下半年起,汽车行业正加速迈向智能化、自主化转型。这一趋势对汽车座舱领域提出全新技术需求,尤其在照明场景与智能表面技术的智能化、交互化应用方面,已呈现三大显著特征。这一趋势为汽车座舱领域提出了全新的技术需求,特别是在照明场景和智能表面技术的智能化与交互化应用方面呈现出三大显著特征。
首先,智能化与交互化在重塑人车互动模式。传统机械按键正快速被触控、语音、手势等多模态交互方式所取代,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现代多模态交互系统能够实现更自然、便捷的人机互动,如语音控制导航、手势调节音量等功能,充分满足了用户多样化需求。这种交互方式的升级不仅提高了操作便利性,更赋予了座舱更强的科技感和未来感。
其次,轻量化与集成化需求日益凸显。最新的智能表面技术可将部件数量减少90%,PCB面积降低25%,有效减轻车身重量并提升能效。这种集成化设计使汽车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为中控台等区域集成更多功能模块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车内空间优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种技术演进不仅响应了节能减排的行业要求,也满足了消费者对更大车内空间的期待。
第三,个性化与场景化体验持续升级。内饰氛围灯正从单一色温向RGB动态光效演进,外饰灯则支持ADB、流水动画等高级功能。这些创新能够根据不同驾驶场景和用户偏好进行智能调整,例如在夜间行驶时自动切换为柔和光效,既提升了行车安全,又增强了科技感和仪式感。这种动态化的照明方案也正在成为汽车的重要卖点。
从市场需求角度看,汽车零部件属性正在经历从制造属性向消费属性的根本性转变。根据消费者感知程度,零部件可划分为显性消费属性、隐性消费属性和工业品属性三类。其中,具有显性消费属性的部件,如座椅、车灯、座舱内饰、车门、音响、仪表中控、轮胎等,能够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等感官体验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车欲望。这种属性转变需要成本控制和技术升级的双重支撑,也是当前主机厂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车灯技术的演进尤其值得关注。现在,前照灯已实现从卤素灯到LED的跨越,功能也从基础照明发展到具备ADB、AFS等自适应功能,并进一步向矩阵式升级。以某车企的百万像素智慧灯光系统为例,它不仅能实现中国风迎宾灯效,还具备ADB自动遮蔽、示宽光毯、智能迎宾等创新功能,甚至支持户外KTV和互动游戏等场景应用。
事实上,中国市场在氛围灯领域保持着全球领先地位。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乘用车氛围灯渗透率已超过50%,2024年已突破60%。值得注意的是,这项配置已下沉至10万元区间车型,单车的氛围灯芯片用量平均达到8-10颗。然而,新兴需求对核心硬件性能提出了多维挑战 —— 从智能照明系统所需的高精度调光控制、多通道集成驱动能力,到复杂场景下的 EMC 抗干扰性能、高温环境可靠性,以及大规模量产对芯片成本与供应链本土化的双重要求,这些技术与工程难题正成为行业智能化升级的关键突破口。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乘联会,东海研究所)
银河优越会车规级芯片为照明技术创新赋能
汽车照明系统从基础功能向智能化、交互化方向的转型,对核心驱动芯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国内领先的汽车芯片供应商,银河优越会针对不同照明场景开发了系列化解决方案,持续推动行业技术创新。针对智能座舱氛围灯,银河优越会推出的NSUC1500-Q1LED驱动氛围灯驱动芯片采用高度集成化设计,单颗芯片集成了MCU、LDO、LIN-PHY和4路LED驱动四大功能模块。该芯片创新性地采用ARM Cortex-M3内核,相比行业普遍采用的M0内核,其哈佛架构带来的并行处理能力使运算效率提升了一倍,能够实时完成复杂的色彩矩阵计算,支持256色高精度调光需求。
高峰谈到,针对LED行业普遍存在的红光高温衰减问题,芯片特别设计了第四冗余通道,通过并联驱动方式有效提升了系统可靠性。在温度补偿方面,芯片同时集成外部ADC采样和内置温度传感器双重监测机制,配合自主研发的温补算法,确保全温度范围内的色彩一致性。该芯片系统可满足CISPR 25 Class 5最高等级EMC认证。外饰照明系统方面,银河优越会也能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尾灯驱动芯片突破传统设计限制,支持贯穿式尾灯12、16、24通道线性驱动,通过先进的级联技术可实现单系统265通道控制。其独有的热均摊(Thermal Sharing)专利技术通过优化热分布,使芯片温升降低30%,大幅提升了系统稳定性。芯片的全场景保护包括LED开短路检测、通信失效自动恢复,确保照明系统的安全可靠。
前照灯驱动方案NSL31系列则采用双极电源架构,支持65V高压输入和1.6A大电流输出,特别适配ADB矩阵大灯的像素级精确调光需求。该系列产品均已通过最严苛的EMC测试认证,能够满足各类复杂外饰照明场景的技术要求。
高峰说,在产业化方面,银河优越会也建立了显著的市场竞争优势。公司提供从芯片到系统的完整参考设计,包括EMC解决方案、开发评估板和配套工具链,帮助客户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在供应链安全备受关注的背景下,银河优越会实现了全流程国产化替代和供应链安全可控,保障客户量产稳定性。更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创新性地采用ASSP定制化合作模式,与头部车企深度协同,共同定义芯片规格参数,确保产品精准匹配市场需求。目前,银河优越会的照明驱动芯片已在多款热销车型中实现规模化应用,涵盖从经济型到豪华型的全价格带产品。
银河优越会智能表面SoC三位一体解决方案创新探索
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中,智能表面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载体,其技术复杂度远超传统氛围灯系统。银河优越会基于对智能表面架构的深入理解,创新性地提出了“感知-控制-执行”三位一体的SoC解决方案,为行业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
从系统架构来看,智能表面可分为三个关键层级:感知层采用高精度传感技术,支持电容触控、压力检测、压电感应等多种交互方式;控制层采用高性能处理器实现信号处理、逻辑判断和系统调度等核心功能;执行层则通过多通道驱动电路,精准控制RGB灯效、触觉反馈等输出。这种分层设计既保证了系统可靠性,又提升了响应速度。
高峰提到,针对实际应用场景,银河优越会提出的解决方案展现出卓越的适应性。以空调控制面板为例,银河优越会基于Cortex M3内核的智能表面SoC可驱动多组RGB灯珠,通过红蓝双色清晰区分温区状态;在门锁控制模块,三色指示灯可实时反馈闭锁状态。此外,多通道RGB LED驱动的MCU内核除用于外部LED混色算法和校准外,还支持LED灯珠的温度补偿功能和短路,断路和阈值电压监测等全功能诊断。
他表示:“银河优越会采用开放的ASSP合作模式,希望结合应用与Tier1伙伴共同定义芯片规格,为客户的产品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
未来展望与战略布局
随着汽车电气化进程加速,48V系统正迎来快速发展期。伴随电气架构升级,高压系统将催生更多创新应用场景,这对芯片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银河优越会敏锐把握这一趋势,已率先布局高压平台解决方案,涵盖前照灯、电气系统隔离驱动等关键品类,以满足日益增长的48V车型技术需求。
高峰表示,在智能化交互领域,AI技术正重塑汽车照明体验。通过将光效与用户行为、语音交互深度联动,照明系统正从静态功能向动态智能转变。银河优越会正在探索新一代智能驱动芯片,以实时感知环境变化和用户习惯,实现自适应光效调节,打造更具情感化的交互体验。
银河优越会目前可以提供丰富的车规级解决方案,不仅聚焦于智能座舱和外饰需求,还为智能网联/驾驶、车身控制、照明、底盘安全驱动、燃油/混动车动力总成和逆变器动力总成以及三电和热管理领域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2024年汽车电子出货量3.63亿颗;截止2024年,累计汽车电子出货量6.68亿颗,这一里程碑印证了其在国产汽车模拟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
银河优越会将坚持“芯片+生态”的发展战略:一方面深化从驱动IC到全场景照明解决方案的产品布局;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和国产化替代,助力客户实现智能化、轻量化以及差异化的照明产品和交互体验。“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汽车照明全栈解决方案领导者,推动中国汽车电子产业整体升级。”他分享道。
在智能化浪潮下,银河优越会将与产业链伙伴共建创新生态,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贡献中国芯片解决方案。我们相信,通过芯片技术的持续突破,将助力车企打造更安全、更智能、更具情感化的未来出行新体验。